《地下城與勇士》是一款韓國網絡游戲公司NEOPLE開發的免費角色扮演2D游戲,由三星電子發行,并于2005年8月在韓國正式發布。中國則由騰訊游戲代理發行。該游戲是一款2D卷軸式橫版格斗過關網絡游戲,大量繼承了眾多家用機、街機2D格斗游戲的特色。以任務引導角色成長為中心,結合副本、PVP、PVE為輔,與其他網絡游戲同樣具有裝備與等級的改變,并擁有共500多種裝備道具。每個人物有8個道具裝備位置,在游戲中可以允許最多4個玩家進行組隊挑戰關卡,同樣也可以進行4對4的PK。
1. 修復DNA損傷部位需要什么酶DNA聚合酶的種類一共有五種,我認為它的種類和各自功能如下: 第一種,DNA聚合酶α:功能:定位于胞核,參與復制引發,不具5'-3'外切酶活性。 第二種,DNA聚合酶β:功能:定位于核內,參與修復,不具5'-3'外切酶活性。 第三種,DNA聚合酶γ:功能:定位于線粒體,參與線粒體復制,不具5'-3',有3'-5'外切活性)。 第四種,DNA聚合酶δ:功能:定位核,參與復制,具有3'-5',不具5'-3'外切活性。 第五種,DNA聚合酶ε:功能:定位于核,參與損傷修復,具有3'-5',不具5'-3'外切活性。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2. 修復dna損傷部位需要什么酶需要DNA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由于復制是是整條鏈完整的打開完整的合上,不要用的,DNA連接酶是生物工程時,從中間的磷酸二酯鍵將DNA切成兩段,要修補DNA才用的 3. dna修復過程中需要哪些酶DNA聚合酶作用主要是復制DNA,并且起到修復DNA的作用。DNA聚合酶是人體重要的一種物質,能夠與DNA合成起始于引物和DNA配對,配對的引物3'端帶有一個自由的羥基,隨后是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由這個自由羥基氧上的配對三磷酸堿基上的磷原子的親核取代,在戊糖和磷酸之間形成脂鍵從而完成一個堿基的延伸。 4. 在dna損傷修復中起作用的酶是參與復制主要的酶和蛋白質因子介紹如下: (1)dna聚合酶:①原核細胞:以大腸桿菌為例,已發現dna聚合酶ⅰ,ⅱ和ⅲ,都是多功能酶,既有5'→3'聚合酶活性,又有3'→5'外切酶活性,dna聚合酶ⅰ還有5'→3'外切酶活性。dna聚合酶ⅰ的主要功能是修復dna的損傷,在復制中還能切除rna引物并填補留下的空隙。dna聚合酶ⅱ的作用是損傷修復。dna聚合酶ⅲ是dna的復制酶。新近研究發現的dna聚合酶ⅳ和ⅴ,它們涉及dna的錯誤傾向修復。 ②真核細胞:dna聚合酶α,β,γ,δ和ε,其中dna聚合酶α和δ真正具有合成新鏈的復制作用;β和ε參與dna的損傷修復,γ負責線粒體dna的復制。 (2)引物合成酶和引發體:引物合成酶又稱引發酶,催化rna引物的合成,該酶作用時需與另外的蛋白結合形成引發體才具有催化活性。 (3)dna連接酶:催化雙鏈dna一條鏈上切口處相鄰5'-磷酸基和3'-羥基生成磷酸二酯鍵的酶。連接酶作用的過程中,在原核細胞中以nad+提供能量,在真核細胞中以atp提供能量。 (4)dna解螺旋酶:催化:dna雙螺旋解鏈的酶。 (5)dna單鏈結合蛋白(ssb):與dna分開的單鏈結合,起穩定dna的單鏈、阻止復性和保護單鏈不被核酸酶降解的作用。 (6)拓撲異構酶。合齞na的負超螺旋,改變dna的超螺旋數。 (7)拓撲異構酶ⅱ:引入負超螺旋,消除復制叉前進帶來的扭曲張力。 5. DNA切除修復需要的酶有DNA聚合酶太多了撒 真核細胞有5種DNA聚合酶,分別為DNA聚合酶α(定位于胞核,參與復制引發具5'-3'外切酶活性),β(定位于核內,參與修復,具5'-3'外切酶活性),γ(定位于線粒體,參與線粒體復制具5'-3'和3'-5'外切活性),δ(定位核,參與復制,具有3'-5'和5'-3'外切活性),ε(定位于核,參與損傷修復,具有3'-5'和5'-3'外切活性)。 原核細胞有3種DNA聚合酶,DNA-polIIIIII都與DNA鏈的延長有關。DNA聚合酶I是單鏈多肽,可催化單鏈或雙鏈DNA的延長;DNA聚合酶II則與低分子脫氧核苷酸鏈的延長有關;DNA聚合酶III在細胞中存在的數目不多,是促進DNA鏈延長的主要酶。 純化的DNApolⅠ由一條多肽鏈組成,約含1000個氨基酸殘基,MW為109KD。分子含有一個二硫鍵和一個-SH基。通過二個酶分子上的-SH基與Hg2+結合產生二聚體,仍有活性。每個酶分子中含有一個Zn2+,在DNA聚合反應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每個大腸桿菌細胞中含有約400個分子,每個分子每分鐘在37℃下能催化667個核苷酸摻入正在生長的DNA鏈。經過枯草桿菌蛋白酶處理后,酶分子分裂成兩個片段,大片段分子量為76KD,通常稱為Klenow片段,小片段的分子量為34KD。此酶的模板專一性和底物專一性均較差,它可以用人工合成的RNA作為模板,也可以用核苷酸為底物。在無模板和引物時還可以從頭合成同聚物或異聚物。 DNAPolⅠ在空間結構上近似球體,直徑約65A。在酶的縱軸上有一個約20A的深溝(cleft),帶有正電荷,這是該酶的活性中心位置,在此位置上至少有6個結合位點:[1]模板DNA結合位點;[2]DNA生長鏈或引物結合位點;[3]引物末端結合位點,用以專一引物或DNA生長鏈的3'-OH;[4]脫氧核苷三磷酸結合位點;[5]5'→3'外切酶活性位點,用以結合生長鏈前方的5'-端脫氧核苷酸并切除之;[6]3'→5'外切酶活性位點,用以結合和切除生長鏈上未配對的3'-端核苷酸。 DNApolⅡMW為120KD,每個細胞內約有100個酶分子,但活性只有DNApolⅠ的5%。該酶的催化特性如下: (1)聚合作用:該酶催化DNA的聚合,但是對模板有特殊的要求。該酶的最適模板是雙鏈DNA而中間有空隙(gap)的單鏈DNA部分,而且該單鏈空隙部分不長于100個核苷酸。對于較長的單鏈DNA模板區該酶的聚合活性很低。但是用單鏈結合蛋白(SSBP)可以提高其聚合速率,可達原來的50-100倍。 (2)該酶也具有3'→5'外切酶活性,但無5'→3'外切酶活性。 (3)該酶對作用底物的選擇性較強,一般只能將2-脫氧核苷酸摻入到DNA鏈中。 (4)該酶不是復制的主要聚合酶,因為此酶缺陷的大腸桿菌突變株的DNA復制都正常?赡茉贒NA的損傷修復中該酶起到一定的作用。 DNApolⅢ全酶由多種亞基組成(見下表),而且容易分解。盡管該酶在細胞內存在的數量較少,但催化脫氧核苷酸摻入DNA鏈的速率分別是DNA聚合酶Ⅱ的15倍和30倍。該酶對模板的要求與DNA聚合酶Ⅱ相同,最適模板也是鏈DNA中間有空隙的單鏈DNA,單鏈結合蛋白可以提高該酶催化單鏈DNA模板的DNA聚合作用。DNApolⅢ也有3'→5'和5'→3'外切酶活性,但是3'→5'外切酶活性的最適底物是單鏈是DNA,只產生5'-單核苷酸,不會產生二核苷酸,即每次只能從3'端開始切除一個核苷酸。5'→3'外切酶活性也要求有單鏈DNA為起始作用底物,但一旦開始后,便可作用于雙鏈區。DNA聚合酶Ⅲ是細胞內DNA復制所必需的酶,缺乏該酶的溫度突變株在限制溫度(nonpermissivetemperature)內是不能生長的,此種突變株的裂解液也不能合DNA,但加入DNA聚合酶Ⅲ則可以恢復其合成DNA的能力。 T4-DNA聚合酶(T4-DNApol):近年來在枯草桿菌,鼠傷寒沙門氏桿菌等細胞及噬菌體T4、T5、T7中分離到NDA聚合酶,這里只介紹T4DNA聚合酶。T4DNA聚合酶與大腸桿菌DNA聚合酶Ⅰ相似,也是一條多肽鏈,分子量亦相近,但氨基酸組成不同,它至少含有15個半胱氨酸殘基。但是,它在作用上與大腸桿菌DNApol不同;[1]它無5'→3'外切酶活性;[2]它需要一條有引物的單鏈DNA作模板。在有缺口的雙鏈DNA作模板時,需要有基因32蛋白的輔助(基因32蛋白在T4DNA復制中的作用和大腸桿菌單鏈結合蛋白的作用相似,基因32蛋白在復制叉處和單鏈DNA結合后可以促進雙鏈的進一步打開,并保持其單鏈狀態有利于新生鏈的合成);它利用單鏈DNA為模板進,可同時利用它作為引物,即此單鏈DNA的3'端能環繞其本身的某一順序形成氫鍵配對,3'端的未雜交部分即被T4DNA聚合酶的3'→5'外切酶活性切去,然后在其作用下從3'-OH端開始聚合,合成該模板DNA的互補鏈,再以互補鏈為模板合成原來的單鏈DNA。 TaqDNA聚合酶:由一種水生棲熱菌yT1株分離提取出,是發現的耐熱DNA聚合酶中活性最高的一種,達200,000單位/mg。具有5'-3'外切酶活性,但不具有3'-5'外切酶活性,因而在合成中對某些單核苷酸錯配沒有校正功能。TaqDNA聚合酶還要具有非模板依賴性活性,可將PCR雙鏈產物的每一條鏈3'加入單核苷酸尾,故可使PCR產物具有3'突出的單A核苷酸尾;另一方面,在僅有dTTP存在時,它可將平端的質粒的3'端加入單T核苷酸尾,產生3'端突出的單T核苷酸尾。應用這一特性,可實現PCR產物的T-A克隆法。 TthDNA聚合酶:從ThermusthermophilusHB8中提取而得,改酶在高溫和MnCl2條件下,能有效地逆轉錄RNA;當加入Mg2+后,該酶的聚合活性大大增加,從而使cDNA合成與擴增可用一種酶催化。 還有很多生物公司因為生產需要自己研發的聚合酶,這就不再贅述了 6. 修復dna損傷部位需要什么酶活性dna復制的引物是指在核苷酸聚合作用起始時,刺激合成的一種具有特定核苷酸序列的大分子,與反應物以共價鍵形式連接,這樣的分子稱為引物。引物通常是人工合成的兩段寡核苷酸序列,一個引物與靶區域一端的一條DNA模板鏈互補,另一個引物與靶區域另一端的另一條DNA模板鏈互補。 所有的DNA復制都是從一個固定起點開始的,而且目前所知的DNA聚合酶都只能延長DNA鏈而不能從頭合成DNA鏈。DNA復制時,往往先由RNA聚合酶在DNA模板上合成一段RNA引物,再由DNA聚合酶從RNA引物3’末端開始合成新的DNA鏈。 7. dna修復需要dna連接酶DNA即脫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其基本組成單位是核苷酸,而核苷酸又是有核酸,戊糖和磷酸組成(DNA中的戊糖為脫氧核糖)。 DNA水解酶為一類可以將組成DNA分子的脫氧核糖核苷酸之間的連接(3’,5’-磷酸二酯鍵)打開的酶。 具體包括:DNA聚合酶α/引發酶(引發及后隨鏈的部分合成),DNA聚合酶δ(DNA復制主要酶),增殖細胞核抗原(滑動夾子,與合成連接性有關),拓撲異構酶(母鏈DNA拓撲異構化),解(螺)旋酶(能解開DNA雙螺旋),單鏈DNA結合蛋白及復制蛋白(單鏈DNA結合作用),復制因子C(參與滑動夾子的裝配),DNA連接酶(連接岡崎片段及參與修復),核酸酶(去除RNA引物),側翼核酸內切酶(去除RNA引物)。 總體作用是在DNA復制過程中發揮的,在DNA復制過程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8. dna聚合酶參與dna損傷修復DNA聚合酶作用部位是磷酸二酯鍵。 1、聚合作用:在引物RNA-OH末端,以dNTP為底物,按模板DNA上的指令,即A與T,C與G的配對原則,逐步逐個、連續地將dNTP加到延伸中的DNA分子3'-OH末端,逐步合成延長中的子鏈DNA。這是DNA聚合酶的主要作用; 2、3’→5’'外切酶活性(校對作用):這種酶活性的主要功能是從3’→5’方向識別和切除不配對的DNA生長鏈末端的核苷酸,3’→5’外切酶活性的主要功能是校對作用。當加入的核苷酸與模板不互補而游離時則被3’→5’外切酶切除,以便重新在這個位置上聚合對應的核苷酸,可見,3’→5’外切酶活性對DNA復制真實性的維持是十分重要的。以保證復制過程的保真性和準確性; 3、5’→3’外切酶活性(切除修復作用):該活性是從5’→3’方向水解DNA延長鏈前方的DNA鏈(即只對DNA上雙鏈處的磷酸二酯鍵有切割作用),主要產生5'—脫氧核苷酸。這種酶活性在DNA損傷的修復中可能起著重要作用。 《DNF》延續了街機橫版格斗的模式,并將爽快感,打擊感發揮到及至。再結合RPG中的大量元素,使得《DNF》中的戰斗擁有極高的可玩性,耐玩性。 |
溫馨提示:喜歡本站的話,請收藏一下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