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建設是指使用標識語言(markup language),通過一系列設計、建模、和執行的過程將電子格式的信息通過互聯網傳輸,最終以圖形用戶界面(GUI)的形式被用戶所瀏覽。簡單來說,網頁設計的目的就是產生網站。簡單的信息如文字,圖片(GIF,JPEG,PNG)和表格,都可以通過使超文件標示語言、可擴展超文本標記語言等標示語言放置到網站頁面上。 CSS(Cascading Style sheets,層疊樣式表)是一種制作網頁的新技術,現在已經為大多數的瀏覽器所支持,成為網頁設計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使用CSS能夠簡化網頁的格式代碼,加快下載顯示的速度,也減少了需要上傳的代碼數量,尤其是在設計者面對有數百個網頁的站點時,大大減少了重復勞動的工作量。
W3C(The 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把動態HTML(Dynamic HTML)分為三個部分來實現:腳本語言(包括JavaScript、Vbscript等)、支持動態效果的瀏覽器(包括Internet Explorer、Netscape Navigator等)和CSS樣式表。
層疊樣式表的特點
過去的網頁缺少動感,在網頁內容的排版布局上也有很多困難,如果不是專業人員或特別有耐心的人,很難讓網頁按自己的構思和創意來顯示信息。即便是掌握了HTML語言精髓的人也要通過多次地測試,才能駕馭好這些信息的排版,過程十分漫長和痛苦。為了Internet的發展,讓更多人早日踏足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新的HTML輔助工具呼之欲出。
樣式表就是在這種需求下誕生的,它首先要做的是為網頁上的元素精確地定位,可以讓網頁設計者象導演一樣,輕易地控制由文字、圖片組成的演員們,在網頁這個舞臺上按劇本要求好好地表演。
其次,它把網頁上的內容結構和格式控制相分離。瀏覽者想要看的是網頁上的內容結構,而為了讓瀏覽者更好地看到這些信息,就要通過格式控制來幫忙了。以前兩者在網頁上的分布是交錯結合的,查看修改很不方便,而現在把兩者分開就會大大方便網頁的設計者。內容結構和格式控制相分離,使得網頁可以光由內容構成,而將所有網頁的格式控制指向某個CSS樣式表文件。這樣一來的好處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簡化了網頁的格式代碼,外部的樣式表還會被瀏覽器保存在緩存里,加快了下載顯示的速度,也減少了需要上傳的代碼數量(因為重復設置的格式將被只保存一次)。第二,只要修改保存著網站格式的CSS樣式表文件就可以改變整個站點的風格特色,在修改頁面數量龐大的站點時,顯得格外有用。避免了一個一個網頁的修改,大大減少了重復勞動的工作量,當你面對的是有數百個網頁的站點時,CSS簡直象是神對我們的恩賜!
由上可見,使用CSS必須具備HTML的基本知識,至少能夠編寫或能夠讀懂基本的HTML語言。這也是學習下面課程的必備基礎。 大多數人在上網的時候,都會瀏覽網頁提供給我們的信息。
|